【我的援蒙故事】两度援蒙心连心 真情帮扶一生情
那里有蓝天白云,那里有淳朴的父老乡亲,那里的夏季凉爽怡人,那是颗镶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明珠——商都县人民医院。在那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地百姓的就医困难,也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和热情,同时也得到了商都县人民医院领导和同仁们的关爱和信任,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在那里的点点滴滴无不见证了首都与商都心连心、真情帮扶一片情。
我叫马小静,是一名来自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的主管护师,“组团式”对口帮扶内蒙古商都县人民医院,挂职护理部副主任。回顾两度援蒙经历,让我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2021年国庆节那天,我第一次踏上内蒙大草原,来到商都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帮扶工作。时隔3个月,2022年7月,国家“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我又主动报名,再次来到商都县人民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工作。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护理技术留在内蒙的草原上,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决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
我根据商都县人民医院护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计划,将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的护理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带到科室,针对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实际困难,进行梳理并加以改进。每月开展护理教学查房,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强化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开展护理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
为了不断完善、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我制定了护理文书模板及《护理文书考核及评分标准》;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我积极组织应急演练;为了加强对危重患者的整体护理,我规范了床旁交接班及护理查房制度。
记得2022年12月的一天,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我遇到了一位69岁的慢性肺心病患者刘大爷,因疫情原因儿女无法陪在身边,入院时喘憋症状很严重,去卫生间都很艰难。我给刘大爷找来了尿壶、水杯、饭盒,并放到他随手可及的位置。担心他下床活动减少,容易导致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我耐心地向患者宣教踝泵运动的知识,“您勾起脚尖,123……,保持10秒钟,非常好!”“下一组动作,脚趾作360度的环绕……来,大爷,慢慢来。”我双手握住他的脚辅助他完成。每次练习10分钟,一天练习5—8次,我一边鼓励刘大爷,一边抹去自己额头上的汗珠,就这样一练就是半个月。刘大爷感动地对我说:“闺女,真是辛苦你啦!”得到刘大爷的肯定我很高兴,再没有比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认可更让人欣慰的事啦!科室这样的病人还很多,为了有效预防双下肢静脉血栓,我为护士们进行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的专题培训。
2023年3月9日,侯女士拿着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送到了我面前。她紧紧握住我的手,眼里满含热泪地说:“谢谢!多亏了马老师及呼吸科护士们的细心照顾,才使我老母亲重新坐起来。”侯女士82岁的老母亲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呼吸困难、饮水呛咳、嗜睡状态,饮食不佳10余天,遵医嘱给予放置胃管、鼻饲饮食。由于患者不能配合,加大了胃管放置的难度,科室护士放了几次都放置失败。我得知情况后,来到患者床旁,评估了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变换了体位,凭借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动作轻柔地放置好了胃管。因患者卧床不能自主翻身,为了预防压疮,我和科室护士为患者铺上了气垫床。针对此次事件,我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为科室护士培训了“胃管的放置技巧”,用PPT的形式培训了“鼻饲饮食的注意事项”及“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我和护士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全科医护的共同努力下,患者逐渐恢复,很快能坐起来了。
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在商都县人民医院的每一天,我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足迹遍及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ICU等科室。帮扶工作虽然平凡琐碎,但带给我满满的职业成就感!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护理工作中。
文/马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