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护,共抗疫情
4月7日是第71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支持护士和助产士”。在我国,今年世界卫生日的宣传主题为“致敬医护,共抗疫情”。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天使奋斗在防控最前线,守护着千万人的生命与健康。让我们致敬奋斗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
走向防疫阻击战的护理人
2020年是王晓翠从事护理工作的第15个年头。她以为,这一年依旧会按部就班地继续她平稳的生活。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一切美好打断。这场疫情,也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
疫情之初,医院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应急小组,让各科室自愿报名。晚上下班回到家,她问爱人:“医院今天为应对这次疫情让大家报名,我们科报的小丽。我也想去,行吗?”爱人回答:“去吧,我和闺女支持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闺女的。” 得到家人的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她当即向护理部李红霞主任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新冠肺炎应急小组。
此后的几天里,王晓翠格外关注疫情的变化。2003年非典时期她还是大三的学生,是被保护的温室“花朵”。那场战役的惊心动魄是从医院抗击过非典的老师那里听说的,她觉得他们是战士,是英雄。现在的她,已是一名白衣天使,怎么能只做个旁观者?她一直在思索着能为抗击疫情做些什么。
随着疫情的发展,我院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定点诊治医院,需要成立救治中心。王晓翠再次申请前往疫情一线,这一次,领导同意了她的申请,她成为了救治中心中的一员。得知自己即将加入抗疫一线时,她的心中有紧张、有忐忑,但更多的是责任感,是可以在这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医院、为平谷、为祖国尽一份力的骄傲和自豪!
起初,让她紧张的是如何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开展工作;让她忐忑的是她能否不负重托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她在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我对传染病领域并不是全然陌生的,我学过传染病学,学过标准预防,学过无菌技术……我必须把这份工作做好,不能失误、更不允许失误。”
让她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踏进救治中心的情景。当时的救治中心因为是临时改造,条件非常简陋,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她首先需要申领物资,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外科口罩、各种手套、鞋套、医患的生活用品等,事情繁冗而庞杂。下班后,救治中心的办公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头脑渐渐平静下来,她又开始回想这一天的工作,翻看她所记录的每一个字,检查是否有哪些疏漏,梳理并制定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哪些是上午必须完成的,哪些是下午下班前必须做的。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爱人告诉她:“孩子本想等妈妈回来,但实在是困得睁不开眼,一不小心就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宝贝,她的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晚上,她还要熬夜学习新冠肺炎的相关文件……
救治中心在紧锣密鼓的筹建当中,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午和下午下班后她都会继续留在救治中心,记录护士的工作量,检查每件事的工作进度及水、电的安全等。然后,静下心来详细记录这一天的点点滴滴。晚上回家后继续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梳理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不同护理的各个环节。她回忆说,在那段时间里,她的每一个梦境都是身着二级防护装备在为患者进行注射、输液、测量血压、取各种标本、吸痰等护理工作。
王晓翠说:“在救治中心工作的那段经历,使我得到了历练和成长。疫情面前,作为医务工作者,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会继续秉承“南丁格尔精神”,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平凡的守护者
当“宅在家是为祖国做贡献”,当口罩成为出行“标配”,当全国医护驰援武汉的时刻,有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默默的坚守在临床一线,在非常时期做着“平凡而伟大”的事情,她们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播种希望的种子。产房是她们的战场,母婴是她们的战友,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她们胜利的号角,她们就是“助产士”。
新冠疫情发生正值产房护士长生病休假期间,产房教学干事马晓雪主动担负起产房的各项管理工作,她和同事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完善制定科内的各项防护流程制度,跟进学习每一版疫情防控知识,练习防护用品的穿脱,不厌其烦地整理知识点并反复强化培训到每个人。为应对疫情,防止院内感染,产房助产士们发起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第一时间利用现有资源重新整合布局,设置新冠肺炎专用隔离产房,一组人两组岗,下夜班的护士听班备岗,无一句怨言。从专用隔离产房的设置到防护流程制度的梳理,从消毒隔离知识学习到防护技能培训,事无巨细,一一指导,人人过关,把好防控工作的关口。
疫情下的产房,硝烟弥漫,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工作不容松懈,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才是真正的危险。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等等随时突发,这要求助产士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娴熟的助产技术,迅速的应急处置能力,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
母婴无小事,产房无小事。为了强化产房助产士的急救意识,提高应急能力,马晓雪组织产房全体人员每周进行一次分角色情景模拟演练,分工合作,梳理流程,交流经验,总结不足,讨论整改。为顺利开展产房紧急剖宫产工作,降低母婴死亡率,马晓雪和同事们反复协调、商讨准备了各种物品药品应急箱,为做到分秒必争,细到摆放的顺序都要反复演练,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疫情期间没有休息日,马晓雪每天24小时听班,手机全天候待命,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危重孕产妇抢救随叫随到,新生儿窒息复苏一声令下马上奔赴抢救现场,马晓雪与死神较量时永远不会感觉饿、热、累,只有“战争”结束才意识到一直没吃饭没喝水没去厕所,回到家后才感觉到浑身酸痛。她的丈夫在乡镇工作,疫情期间始终值守在工作岗位上,她只好将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照看。小儿子生病,她都无法亲自照料,繁忙的她却在照顾医院里的一个个新生宝宝。每次回到家,看到熟睡中的孩子,她的愧疚感都会涌上心头,好想陪伴他们啊。但每当天一亮,她又急匆匆的赶往医院,因为她知道,她是一名光荣的助产士。
“晓雪,手术室有一个双胎早产剖宫产,第二个宝宝有窒息,可疑气道畸形无法插管,快来抢救!” 4月5号, 11:00马晓雪接到紧急电话后立即驱车赶往手术室。由于患儿先天气道食道畸形无法插管,无法使用喉罩气道导管,只能面罩正压给氧,辗转9个小时,经过产科、儿科、手术室多科协作,成功将患儿转入北京儿童医院,书写完抢救记录时已经是晚上9点了。马晓雪说:“新生命象征新希望,我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平安来到这个世上。”
助产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履行着奉献、爱心、耐心的职责,她们的工作贯穿着孕产妇的生育全程,她们的青春在产房中度过,她们的价值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中实现。
向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南丁格尔”们致敬!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