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重新律动
4月8日上午,急诊科依旧像往常一样忙碌……
10: 05,突然听到抢救室门外有人大喊:“护士,护士,这里有人抽了……”听到喊声后,分诊护士马春燕立即冲了过去,发现抢救室门外候诊椅上一名患者抽搐,面色苍白,大汗,神志不清。抢救室护士陈通推着抢救床冲了出来,大家齐心协力把患者抬到床上,推进抢救室,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抢救室符学浩、刘丽稳两位医生立即给予患者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大声下达指令:“单项波360J非同步电除颤”,护士大声重复“单项波360J非同步电除颤”。除颤后患者心电监护提示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意识恢复,暂时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患者的生命。大家暗自松了一口气,但不敢有丝毫懈怠,患者病情还很危急,随时会有生命危险。10:08,患者再次抽搐,意识丧失,心电监护又一次显示室颤。“再次除颤,单项波360J非同步,可达龙300mg静推,请心内科二线急会诊”医生再次下达医嘱。急诊科主任刘自新、护士长李永红,心内科主任金洪珍先后到达抢救现场,指挥抢救。医务人员交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静脉给药、向患者陪同人员交待病情、电话联系家属,医生、护士们快速、熟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抢救……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是患者病情一直不太稳定,一次又一次出现室颤,一次又一次陷入抽搐、意识障碍,大家汗流浃背,手臂发软,可是一直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历时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最终患者神志转为清醒,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心率、血压、末梢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也逐渐平稳。金洪珍主任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患者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通知导管室预留手术间,手术医生到位,随时准备手术。随后她向患者及同行人员交待病情和下一步治疗方案,建议立即行再灌注治疗,首选急诊介入,以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最大程度地挽救濒死心肌,减少梗死面积,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这时患者犹豫了,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谈到,自己是北京海淀区人,对平谷区医院医疗水平不甚了解,又因自己的亲属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想回到北京做介入手术。金主任了解到患者的顾虑后,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急诊介入的紧迫性和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告知患者平谷区医院有能力承担此类手术。得知我院自2001年已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近年来每年介入手术量达500-700例,在此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患者又再次和自己的亲属商量后决定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
11:25,刘自新主任与抢救室护土带着除颤仪和抢救药品共同将患者护送到导管室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心脏三支大血管之一的前降支近段100%闭塞,当即于前降支植入支架一枚,仅仅经过20分钟,完全闭塞的血管就被开通,血流立即恢复,40分钟后手术结束,患者胸痛明显减轻,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送入CCU监护治疗,一周后康复出院。
据悉,患者春节期间体检时未发现身体异常,此次来平谷看望朋友,4月8日9:30因上腹部及左肩不适误以为胃痛自行去药店买药,服用后未见缓解,后于我院就诊,于是出现了那惊险的一瞬。
健康与病痛相连,生命与死亡并存。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惊险的故事。不管寒来暑往,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病患,我们便时刻与病魔搏役、与死神赛跑。为了每一个生命,全院各个科室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全身心地投入到每场生死时速的抢救中,正因为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再次怒放。
温馨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往往都有征兆,主要表现为胸闷或胸痛较之前加重,或起病前1~2周出现新发生的心绞痛。心绞痛的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也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部位。多在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症状可以消失。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早期的识别与症状发生后的处理都是治疗的关键。在症状发生后,为减少患者的时间耽搁,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因为在因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中,有50%死于症状出现后的1小时,而多数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尚未到达医院,相当一部分患者超过了12小时。超过12小时后,多数患者已丧失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溶栓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发生后应怎样处理?
1. 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和写有自己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既往病史的卡片。症状出现后,及时服用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
2.及时与当地的急救中心或心脏中心联系,或求助他人,由他人尽快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3.患者身边应常备一份基础(发病前做过的)心电图,以利于医生诊断。
文/急诊科 薄强荣 心内科 赵慧慧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