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病理科> 科室文章> 正文

科室文章

捍卫医学之本的幕后英雄——病理人

发布时间:2021-04-07 15:56:17 已有 人浏览

在平谷区医院,有这样一群神秘而特殊的人群,他们不是厨师,但他们的工作台却像灶台一般,案板、菜刀、冰箱、烤箱样样齐全;他们不是法官,却每天都在明察秋毫,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他们几乎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却可通过显微镜下的切片洞察患者及家属正在经历的喜怒哀乐;他们没有执掌生死的能力,但是手中出具的每项报告都可能是病人生命的分水岭。他们是“医生的医生”、“生命的法官”,他们是一群藏在临床医生背后的英雄——病理科医生。

1.jpg

说起病理科,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熟悉。简单来说,小到胃镜下取出的小息肉,大到手术中切下的整个器官,甚至是一杯灌洗液、一管胸水、一份痰液,都将被送到病理科等待被检测的命运。这些标本经过繁复严格的操作步骤,最终都将被制作成精致的切片或涂片,在显微镜下绽放出光彩,诞生出一张张具有诊断和辅助临床作用的病理报告。病理诊断是最终诊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翻CT、B超、甚至临床诊断。因此,在许多恶性肿瘤的诊断中,病理报告是最后的判决书。

在全球医疗界,病理诊断被所有医生高度重视,是公认的诊断“金标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病理诊断对临床医生在手术中决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如确定病变的性质,是炎性病变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从而决定是做根治手术,还是局部切除;或了解恶性肿瘤的浸润及扩散情况,如边缘是否累及,周围组织是否有病变,肿瘤周围及远处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来决定手术的范围。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的“高大上”?实际工作中又是怎样的呢?待我娓娓道来。病人在经过手术后,术中切下的组织被迅速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防腐,这一过程称为“固定”,然后再被送至病理科。病理医生肉眼观察组织形态,通过一双巧手仔细摸索可疑病变,将其切成2cm×2cm大小的组织,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取下的组织在酒精和二甲苯中依次浸泡12小时以上,经过十几道工序的处理,最后脱去组织里的水分,这一过程称为进一步“固定”。固定后的组织被镶嵌在晶莹剔透的石蜡里,像琥珀一般,可以永久保存几十年,这一过程叫做“包埋”。再经过病理技术人员的切片染色,制作成一张薄如蝉翼的HE染色切片。在玻璃片中央,组织色彩斑斓,红紫相映,透光性强,这样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组织形态。一块小小的组织,只有3到5微米的厚度,却能展示病人的真实情况,也决定了病人的诊断报告。制作完成的切片,经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分型及分期,以及预后判定情况。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再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免疫组化,乃至分子技术的基因诊断,才能知道病人的真实情况,给病人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答案。

不管检查仪器多精密、技术多先进,病理医生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甚至一个医院的病理科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医院的整体诊治水平。病理诊断几乎全部依靠病理医生的慧眼,是一种定性而非定量的形态学科。一名真正的病理医生需要十年、二十年乃至整整一生的投入才能堪称“有所成”。其间看似平淡,其中各种坎坷艰辛,道阻且长,一言难尽,但这就是病理人的使命。

有句话堪称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那就是“你的报告是良性的”。为了病人,为了病理诊断追求的“精准”,我院病理科全体同仁将不懈努力,奋斗一生,无怨无悔。

文/病理科 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