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援疆故事】援疆有情,大爱无疆,毅然再出征
2021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许红飞听说我院重症医学科有援疆任务。虽然家里老人常年患病需要照顾,小女儿才刚刚2岁,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报名。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对他说:“你全心援疆,家里有我,你放心。”这是她10年前也曾说过的话。10年前的许红飞在西藏拉萨当雄县医院支援一年,援藏结束后被评为“优秀援藏干部”。他说至今一幅幅藏族人民敬献哈达的画面,一幕幕在高原上为藏民们解除病痛的场景,一句句熟悉又陌生的“扎西德勒”,还经常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新的责任,新的征程
作为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许红飞满怀热情和期待,希望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新疆洛浦县留下点什么!当他坚定踏上新疆这片热土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入疆的第二天,许红飞便投入到了紧张的临床工作中,查房会诊、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超声定位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俯卧位通气治疗、地区专家会诊、远程会诊等,而这些只是他第一周工作中的一部分。
结合实际,开展临床工作,填补技术空白
在技术帮扶的同时,许红飞还带领大家加强援疆精神的学习,围绕“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建党精神的理解”进行主题学习。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当地医院科室发展的五年规划,不仅为科室长远发展描绘了蓝图,还留下一种思维模式。他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学术前沿,通过手把手、师带徒等方式,倾囊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展了连续性动脉压监测、连续性中心静脉压监测、床旁超声定位穿刺、床旁超声监测评估应用等技术,填补了当地医院的技术空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开展每周科室业务培训和不定期远程业务培训,加强了当地医生危重症诊疗能力。提高了科室俯卧位通气、机械通气支持、床旁血液滤过等已有的技术水平。制定了危重症病人救治流程,提高了当地医生救治危重患者的能力。
在其位,谋其职,尽其心
入院伊始,许红飞就被医院任命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负责重症医学科日常管理工作。每周一参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晨交班;每周四下午参加医院周会,参与医院组织的政治学习、医院管理、院感防控等;每周五下午组织援疆医疗工作队进行党史学习。他还利用端午节假期、建党100年、国庆72周年等契机参与开展团队建设、主题党日等活动。在参加布亚乡“我为群众办实事-健康基层行”义诊期间,他发现两例先心病儿童,经过多方沟通联系,为孩子争取到了免费手术治疗的机会。参加“医暖心田”北京医生送医下乡活动,结合病例为当地医生讲解疾病的诊治流程、用药注意事项等,提高了当地医生对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水平,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北京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了北京医疗援疆力量向基层延伸。
援技先援心,治病先治理
通过党史学习,许红飞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他作为援疆干部,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小我做起。在工作中,与同事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遇到了许多在北京地区见得少、不好发的疾病,如各种结核感染、鹦鹉热、布氏病等地方性疾病,和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多次将危重病例抢救成功,塑造治疗典范,提高了医院的影响力。
让许红飞记忆犹新的是一位从当地上级医院转来的患者,深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肺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气管插管15天。家属已经不抱希望了,但仍愿意配合治疗。他带领当地ICU团队,运用各种方法对病人的血流动力进行监测,既不能多一点液体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也不能少一点液体导致血容量不足。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转入的第三天,患者神志逐渐转清,肺部感染逐步得到控制,肾功能和凝血功能也慢慢有好转的迹象。心理疏导、肢体功能锻炼、肺部自主呼吸锻炼……一步一步,经过精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终于在入院的第九天拔除了气管插管,多脏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最终患者康复出院。因此,许红飞也多了个称号“与死神竞速的北京援疆专家”。还有一例老年慢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其家属已基本放弃治疗,经过他和ICU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出院前老人痛哭流涕,“感谢共产党,感谢北京援疆专家。”这些成功救治的病例给当地医务人员树立了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信心。
援疆有情,大爱无疆。一年时间虽然是沧海一粟,但许红飞却斩钉截铁地郑重承诺:援建之路,一生不悔,若有需,必再行。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