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秋天,一个打喷嚏的季节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周围打喷嚏、流鼻涕的人又开始多了起来。当您一不小心打出一串喷嚏后,周围往往会有人关心地询问:“是不是受凉感冒?”往往得到的回答是:“老毛病了,到这个季节鼻炎又犯了。”这里说的鼻炎,往往被大家默认为是过敏性鼻炎。虽说是疫情期间大家出门佩戴口罩,阻挡了一拨室外的过敏原,加上口罩内局部气体营造一个相对恒温、恒湿的温和环境,按说这样对鼻腔的刺激小了很多,也确实有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比疫情前有所降低,但是依旧有很多亲们中招了。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大众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过敏原(比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等)后出现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表现为突然或反复发作的打喷嚏、清水鼻涕、鼻痒、鼻塞等,有的还会出现嗅觉减退、眼痒、结膜充血等表现。慢性鼻炎症状与之类似,很多人误以为慢性鼻炎等于过敏性鼻炎。事实上有很多的慢性鼻炎并不存在传统定义上的过敏因素,除去慢性感染,其余则统称为慢性非过敏性鼻炎,其中最常见一种叫做血管运动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通常会因特殊刺激诱发,比如特殊气味、气温骤然变化、味觉嗅觉的刺激,都可能导致血管运动性鼻炎。两者症状类似,治疗方面也只有些许差异。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呈季节性发作的特点,花粉和真菌等空气过敏原是最常见的过敏原。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过敏原包括尘螨、动物皮屑等。如果同时对花粉也过敏,症状还可能出现季节性加重。
现代医学认为春、秋两季很多植物都会开花,空气中花粉较多,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就会中招。
中医认为,只要您正气充足,五脏调和,邪气就拿您没办法。过敏性鼻炎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受了邪气,而此前本身就不足的正气不能把邪气“怼”出去。这样的病人有一些共性,气温高的时候不怎么流鼻涕,气温一低清鼻涕就多了。这就是天人相应,自身阳气不足,借用了自然界的阳气;自然界阳气周期性变少了,自己的不足就“现出原形”。类似情况还有突然到了温度低的地方或者一吹风、一进冷气房就开始流鼻涕打喷嚏,也是因为自身阳气不足。损伤阳气的机会有很多。饮食上不注意,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比如把水果当饭吃、时不时吃几个冰淇淋、冰啤酒一箱一箱造,这些习惯最容易伤阳气;熬夜也伤阳气;性生活不节制也伤阳气等,就这样,可怜的一点阳气慢慢就被造虚了。等需要靠它抵御“外敌”的时候就不给力了,然后就出现了这些症状:
鼻塞:风寒邪气的侵袭,寒主凝滞,邪气堵塞,气血在局部运行也会受到阻碍。
鼻流清涕不止:寒为阴邪,伤人阳气,如果人体阳气受损,津液不能气化,清涕不止。
打喷嚏:阳气向上向外运行的过程中受到了寒气湿气的阻碍,运行不畅,人的阳气要向外向上运动,外面又有寒气闭着,只能周期性蓄积一波,然后以打喷嚏的形势表现出来。
鼻痒、眼痒、耳痒:主要与邪气阻碍或者气血不调和有关系。中医把这些痒的症状大体分为两大类。一、邪气胜:所谓“风胜则痒”,风邪治病可夹杂湿热寒,但只要有风邪,就可能表现出痒的症状。二、正气乱:气血受外邪引动,运行失调,局部营卫不和,就可出现瘙痒。
中医在治疗鼻炎上,更多考虑的是整个人的情况,有寒就散寒,有寒湿就除寒湿,有湿热就清湿热,气血不足就补气血。正气恢复,邪气去除,症状也就消失了。但中心思想就是驱邪与扶正,扶正除了内服药物之外,更多需要生活的调养;驱邪的方法相对多样,吃药驱邪、泡脚、拔火罐、做针灸、刮痧推拿等。
在生活中,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或者减少鼻炎的发生呢?
简单的说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证正气的充足。
第一点要管住嘴。现代人吃的过甜、过油、过荤、过生冷,都很容易滋生湿热。比如吃肉吃瓜果多了,舌苔很快就变得厚腻起来,这个就是湿气和饮食堆积在肠胃的表现。
第二点就是要适当运动。中医讲,动则阳升,阳气通畅,气血调达,湿气就会随之而去。现在的工作生活,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运动不出汗,这是不利于气血的正常运行的。
第三点就是勿贪凉。中医里说形寒寒饮则伤肺,这个寒不仅是吃下去的生冷,还包括外寒。立秋后阳气逐步潜藏,阴气蓄积增长,天气逐渐转凉,阴阳交替,昼夜温差明显,早晚出门容易沾染寒凝之气,要注意薄衣遮体不露身,不让身体受寒,把寒气挡在外面,就等于把阳气正气留在体内。
第四点笑口常开,肺怕过度悲伤。秋主悲,秋天是个容易悲伤的季节,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伤春悲秋古今相同。但悲伤是最容易伤肺,中医五行讲心在志为喜,心属火,肺属金,火是克金的,所以笑可以胜悲,笑更是有助于宣发肺气的。
文/中医科 何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