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儿童补钙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在2001年7月5日发布的《改善我国妇女儿童钙营养状况的建议》中提到: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建议各人群每日钙参考摄入量0~0.5岁为300mg, 0.5~1岁为400mg, 1~3岁为600mg, 4~10岁为800mg, 11~17岁为1000mg, 18~49岁为800mg, 50岁以上为1000mg, 孕中期为1000mg, 孕晚期为1200 mg, 乳母为1200 mg。
0~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这个年龄段婴儿的唯一最好食品, 可满足其钙的需要; 6个月以上的婴儿应开始添加辅食, 奶类是辅食中很重要的部分, 婴儿每日摄入总奶量应达到600ml以上(包括母乳或其它奶制品), 可满足其钙的需要。
1~3岁的幼儿, 膳食从以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 奶及其制品仍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是膳食钙的主要来源, 以每日饮奶达到400ml为宜, 可满足其钙的需要。
11~17岁的青少年、50岁以上的中老年、孕妇及乳母是钙需要较多的人群,要注意膳食多样化,增加富含钙的食品, 例如豆类及豆制品等, 建议每日饮奶至少250ml, 以补充约300mg的优质钙, 摄入100g左右的豆制品和其它富钙食物, 可获得约100mg的钙, 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的钙, 摄入量可达到约800mg, 剩余不足部分可增加饮奶量或用钙剂补充。 此外, 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 我国居民中有不少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症, 对这类人群可适量饮用酸奶或低乳糖奶,也可考虑补充适量的钙剂, 以满足其对钙的需要。
关于佝偻病的正确认识:
1.佝偻病目前不是儿童常见病。
2.诊断佝偻病的重要体征——方颅;手(足)镯征;肋骨串珠;O/X 形腿;18个月(甚至是3岁)以后持续囟门未闭。若患儿出现以上体征中的 2 项或以上方可考虑可能有佝偻病。
3.出汗多,有枕秃,出牙迟不一定就是佝偻病。
4.头发或尿钙检查对佝偻病无任何意义,血钙和血磷测定对早期诊断佝偻病意义不大;血中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查值如果大于250u/L,结合孩子的临床情况,可以考虑是佝偻病。
5.婴儿期的母乳中的钙含量在整个哺乳期间是非常稳定的且基本不受母亲膳食的影响。我国母乳喂养婴儿每日母乳摄入量平均为750ml,母乳中的钙含量以300mg/L计,则每日从母乳中摄入的钙为225mg,以70%的吸收率计算,每日从母乳中吸收的钙为157mg,可以满足每日净钙一半的需要量。因此,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儿,不需要补钙,但要常规补充维生素D。
6.婴儿配方奶每1000ml含钙约550mg,含维生素D约450IU,每天奶量达到700ml左右,即可保证生理需要量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所以配方奶喂养儿只要保证每天有700ml左右的奶量,不需要补钙,亦可以不用补充维生素D。
7.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的传统方法已经被证明弊大于利,如肌肉注射20万、30万单位维生素D,隔月一次,这种方法极易引起维生素D中毒,使钙在内脏器官沉积,造成脏器损伤等严重影响。即使没有发生维生素D中毒,大剂量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作用,使儿童抵抗力下降。小婴儿肌层薄,血管多,无脂肪储存维生素D,吸收差,容易局部肌纤维损伤出血。对于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或其他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的,方考虑大剂量治疗法。
8.淡鱼肝油,如橙汁鱼肝油中含维生素D只有11IU,含维生素A77IU,如果每天需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D,维生素A的摄入量将远远超过了生理需要量。普通浓缩鱼肝油制剂的维生素AD比例是10:1,同样存在维生素A容易过量的问题。合适的维生素AD比例是3~4:1,这类制剂有贝特令、伊可新、小施尔康等。
附:常用钙化合物的元素钙含量
乳酸钙 13.0%n
碳酸钙 40.0%n
葡萄糖酸钙 9.0%n
活性钙(熬合钙) 50.0%n
氯化钙n 27.2%
枸橼酸钙 21.0%n
醋酸钙 23.0%n
由此可见,电视广告中的所谓“葡萄糖酸钙是好吸收的钙、含钙高的钙” 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一定要补钙,建议选用含维生素AD的钙剂,例如迪巧钙、钙尔奇D300、司特立、凯思立、纳米钙等。每天保证500~700ml的奶量,常规服用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AD制剂,加上1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就无需担心有佝偻病的危险,不必刻意补钙。
盲目的、无指征的补钙弊大于利!
(1)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钙摄入增加与肾结石患病率增加有直接关系。高钙尿是肾结石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2)奶碱综合征:奶碱综合征是高钙血和伴随或不伴随代谢性碱中毒和肾功能不全的症候群。
(3)对其它矿物质的干扰作用:高钙膳食可以影响一些必需元素的生物利用率,主要包括:可明显抑制铁吸收,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降低锌的生物利用率;对镁代谢有潜在副作用;可减少膳食中磷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