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海归”归来引进新技术,配备新设备

人才培养 2009-07-16

全面提高在协和,重点培养在外国,这是平谷区医院的人才培养方针。为了确保这项方针的实施,医院制定了千万基金人才工程,利用5年的时间,投入资金一千万,用于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尽快的改变人才结构,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更好的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到5月底,第一批海归学员学成归国,回到科室开展工作,这期我们刊出的是功能检查科副主任刘国华去日本的感受!

承蒙院领导的厚爱,本人有幸成为第一批赴日研修学习人员中的一份子,我在日本山口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检查部超声科学习了一段时间,并且亲身体验了日本医生每天是怎么工作的,很有感触,尤其在一些细节上,让人难忘。

在日本,每个医生的学历都很高,超声科一共十余名大夫,其中只有两三个人是医学本科(6年)毕业,其余都是硕士、博士,水平很高。每位大夫的英语也不错,大多数人都能用英语会话、交流。每天上午8:30上班,大夫、护士们几乎是8:00都到了,病人是事先约好的,住院病人的申请单及病例早已经准备好。

他们8:30开始准时检查病人,对每一个病人都非常认真、仔细,每一个患者打十几张图来记录,同时用硬盘及录像机保存每一位患者的影像资料,以《超声心动图》的报告为例,正式报告一份,无论结果正常与否,均附上图像16张以上。

山口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设备非常先进。就超声科而言,就拥有近20台左右先进的中高档大型彩色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其中大多数是日本品牌,如东芝、日立、阿洛卡等,也有GE等欧美品牌。其中有几台超声诊断仪和我们医院是一样的,如GE-vivid7、日立EUB-8500/5500、索诺生便携笔记本等,所以在这里工作起来很是方便。

每天中午,日本的医生都不休息,只是轮流地吃点简单的饭,如:一个面包加一杯饮料或一个便当(盒饭)。一直工作到一天所有的预约和急诊病人全部检查完为止,应该是下午5:30下班,但是经常做完最后一个病人,已经是六、七点钟了。曾经有一次,日本读卖新闻的记者来采访我和张大夫,医院《消化器肿瘤外科》冈教授(张大夫进修科室的主任)说他每天晚上要工作到11~12点钟才回家。在日本,医生上一天班,只有把今天应该做的所有工作全部做完以后才下班回家。

在这样一天的工作之中,没有一个人发牢骚,真是任劳任怨。超声科的护士负责分诊,把病人引到检查床前,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帮助患者脱、穿衣服等),而且因行动不便躺在床上或轮椅上的患者,说话时都是蹲下来,平视患者说话,体现了对患者的充分尊重。

而且每一位医护人员对病人都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态度相当的好。

我在山口大学附属医院学到了一些处于国际领先的超声诊疗新技术,一是血管内超声:这是一项以导管技术为基础的成像技术,即在导管的顶端嵌有微型超声探头,经动脉或静脉插到心脏或血管的某一部位,以显示局部结构;它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显示血管管壁与管腔的病变,并可以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而血管造影仅能显示管腔的变化。另一技术是超声引导下微波、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其目的是通过热消融技术造成肿瘤组织的完全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是肿瘤非手术治疗的重大进展,据文献报道,对于小于3cm的肝癌和肝转移癌的治疗,其疗效与手术相同,甚至优于手术治疗。以上技术,在国内,仅仅是为数不多的几家专科的三甲医院能完成。一旦所需设备到位,我院即可开展。

以上我主要介绍了日本医生的工作,在这种氛围之中,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感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学习,不懂就问。他们都非常热情,虽然语言交流有些障碍,但是总是想千方设百计地去和你解释,用日语、英语说或写,甚至用手来比划,直到你弄明白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包括日本的超声波医生的高超的专业技术,以及他们的那种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