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医院

健康教育

如何正确面对糖尿病

发布时间:2013-03-01 13:46:05 已有 人浏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不仅是发达国家的“富贵病”,而且也成为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脑卒中、肿瘤及感染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慢性血管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威胁也很大,对个人以及家庭、社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如何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当今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认知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为终生性疾病。我们该如何预防糖尿病,是目前面临较为严峻的问题。首先,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一些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及难以解释的明显消瘦,同时伴有以下高危因素,如有糖调节受损史;糖尿病家族史;肥胖〔BMI(身体质量指数)≥24千克/米2〕,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年龄大于45岁;有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等,符合以上两项的人群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血糖筛查,以排除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

如果确诊为糖尿病,也不要恐慌,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早期治疗,这点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明确诊断糖尿病,首先应该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或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无症状但符合诊断数值者需另一天重复验血一次方能确诊。分型:主要根据病因分为以下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多以酮症酸中毒起病;临床以2型糖尿病为多见;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为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或内分泌疾病及胰腺外疾病,如胰腺炎等所致的糖尿病。要想明确诊断属于哪种类型,一定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鉴别。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其目的在于:良好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正确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缺一不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应很好地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糖尿病教育:患者要明确血糖控制对防治并发症出现的意义,一旦诊断就应该接受糖尿病教育,了解疾病的自然进程、临床表现、危害以及如何防治急慢性并发症、个体化的治疗目标;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制订运动方案;药物治疗以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口腔、足部以及皮肤护理的具体技巧等,这些都需要与糖尿病专科医生及护士进行沟通。目前,各大医院均开展糖尿病知识健康大课堂活动,能为患者讲解很多详细的专业知识。

饮食控制:对于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及改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患者戒烟、限酒、限盐,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至关重要。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理想体重,计算出适合自己的热量。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合理的平均分配至每餐,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能在专业的糖尿病营养师指导下,具体掌握日常生活的操作,以热量适量、比例适当、花色多样、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持续改良为指导原则调整好饮食。

体育运动:建议每周做5~6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周有氧运动时间累计至少150分钟。应做到规律、坚持,尽量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运动,运动要有一定的强度才有效果,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但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有严重急慢性并发症的情况时,不宜运动。

药物治疗:降糖药物有很多种类,如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胰岛素,以及近几年新上市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各类药物作用不尽相同,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开具处方,药物无好坏之分,用药原则应遵循指南、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病人的经济情况来合理用药。病人应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医生才能给予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发挥出药物最理想的作用,以获得良好的收益。在血糖控制方面一定要坚持个体化原则,使患者的血糖达标。

血糖监测:血糖不达标的患者,应每日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就诊前一天应测血糖,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给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另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重等都应是关注的指标。定期来医院复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五个方面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各方法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偏弃,采取综合措施方可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摘自:《健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