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医院

科室动态

【喜报】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再创佳绩,连续8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静脉溶栓单位”殊荣

发布时间:2024-04-12 08:27:55 已有 人浏览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神经内科在2024年北京市脑卒中诊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举办的年度工作会议暨北京市百万减残工程推进会上,再次入围2024年新版北京市脑卒中急救地图,成为平谷区唯一一家具有卒中急救地图资质的单位。这已是我院连续8年蝉联“北京市优秀静脉溶栓单位”荣誉,静脉溶栓质量和数量始终位居北京地区前十位,在全市82家卒中中心建设评比中排名第16位。

2.jpg

3.jpg

1.jpg

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是我国首位致残、致死的疾病。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突然闭塞,导致相应脑区缺血、缺氧,神经元功能受损甚至坏死,出现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研究表明,在脑大血管急性完全闭塞时,每闭塞1分钟,即可损害190万个神经元和140亿个神经突触的功能。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大脑”,早期血管再通、及时挽救濒危的脑组织是降低致残、致死率的关键所在。

平谷区医院神经内科在脑卒中诊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早在2016年便成功开展了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2018年被授牌成立“平谷区脑卒中中心”,这标志着其在脑卒中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认可。为了给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治疗,神经内科不断精进技术水平,致力于缩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即DNT时间。在院前急救阶段,便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通过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接受神经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化验检查等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同时,科室医生迅速进行缺血性卒中的判断,并与患者家属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对神经功能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评估。溶栓后初期,每15分钟进行一次评价;中期阶段,每半小时评估一次;到了后期,则每1小时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估,并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等生命体征。这些细致入微的监测措施,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团队的持续努力,平谷区医院神经内科的DNT时间从早期的2小时余逐步缩短至平均40分钟内,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因此,在2020年,荣获了北京市卫健委及北京市脑卒中的诊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授予的“卒中防治中心”称号,这是对其在脑卒中诊疗领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

2022年,我院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取得突破,在天坛医院杜万良教授的指导下,依据最新指南,实施了醒后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打破了以往4.5小时溶栓时间窗的限制。同时与影像科通力合作,积极开展急诊头颅核磁共振、脑灌注成像等先进影像技术,利用这些技术评估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发现的卒中患者是否仍有存活脑组织,从而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与此同时,神经内、外科联合组建了急诊取栓团队,为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再添利器,成为京东地区少数同时具备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双资质”的综合性医院。急诊取栓流程日臻完善,疑似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获得“一站式”绿色通道救治,最大程度避免延误,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神经内科还开展神经保护药物的应用、经颅磁刺激促进神经修复等技术。对于发病24小时内的患者积极评估,包括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基因检测对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药物的选择提供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神经内科积极与宣武医院郝俊巍院长的全国多中心的科研合作,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4.5小时,经过多模影像筛选,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入组可以扩大时间窗至发病24小时内,大大延长了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依托中国工程院吉训明院士的国自然课题,静脉溶栓联合高流量吸氧技术进一步改善溶栓患者预后,对与较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预适应技术在卒中后肺炎预防中发挥作用。

我院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卒中诊疗救治和管理,不断学习溶栓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中心密切协作,努力建设院前、院内、院后一体化救治网络,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文/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