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医院

健康教育

结直肠癌的防治策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11-05 15:17:17 已有 人浏览

结直肠癌发病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膳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还将进一步提高。由于结直肠癌缺乏早期症状,导致较高的死亡率,所以预防是最好的方法。

1.结直肠可以预防,筛查可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通过建立规范化结直肠癌宣教体系,树立并强化结直肠癌防治意识和结直肠癌可以预防的理念。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存质量。结直肠癌的发生经历了由正常黏膜、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的过程,即在成为癌瘤前有长达5~10年良性发展过程,这为结直肠癌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时机。尽管多数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通过筛查可以发现从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过程的病灶。

2.加强宣教,提高筛查对象的依从性

目前结直肠癌筛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用以及筛查对象的依从性,如内镜检查,由于存在一定的不适及痛苦,往往被患者拒绝。因此,要提高筛查对象的依从性,必须重视宣教策略及沟通技巧,特别是对易感和高危人群,让筛查对象认识到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延误诊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3.争取多途径支持,推进区域结直肠癌筛查

对于结直肠癌筛查是否纳入地方政府健康服务体系规划、是否纳入项目基金筛查范围、筛查前宣教策略及力度,以及筛查对象的依从性等若干因素影响,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区和人群尚未纳入筛查,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要改善这一状况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所以,有效的策略是:国家层面应重视,从政策上对结直肠癌予以高度关注,加大结直肠癌防治的投入。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争取各种基金或项目支持,对本地区易感或高危人群实施结直肠癌筛查,在为区域民众健康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掌握了本地域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的第一手重要数据,为地域结直肠癌防治策略提供借鉴。把结直肠癌筛查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内镜检查手段纳入40~50岁以上易感或高危人群健康体检内容。通过多方努力,使易感或高危人群主动制定结直肠癌预防方案,定期有针对性主动体检或积极参与结直肠癌项目筛查。

4.多形式与多组合常规检查,推进结直肠癌早期诊治

健康宣教是让早期结直肠癌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必要手段。在加大结直肠癌预防宣教的同时,倡导结直肠癌高危易患人群积极主动的多形式预防和早诊实践。结直肠癌筛查的诊断手段大都简便易行,包括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全结肠镜检查和气钡双重造影,这些检查在大多数基层医院均完成,其中金标准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检查可以是预防性的,也可以是对可疑症状进行排除。

我国75%左右的大肠癌为直肠癌,而70%左右的直肠癌为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中低位直肠癌,大都能通过直肠指检发现。临床上,我们常可看到许多病人发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但末能及时进一步行直肠指检,纤维结肠镜检查,或已有便血患者误认为痔疮出血,未做肛门指检及进一步内镜检查,结果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凡40岁以上结直肠癌高发易感人群的体检或专科门诊,应将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列为常规;凡遇病人有便血、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等症状,应行直肠指检、纤维结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等相关检查;对于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黑斑息肉病等极高危人群,筛查年龄前移至青少年,检查频率应增加。

总之,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高速增长使整个结直肠癌防治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结直肠癌防治科普宣教的大众化、政府的关注及投入增加、医药卫生防治策略的调整,结直肠癌筛查的普及和民众结直肠癌主动防治意识的增强,我国结直肠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供稿:普外科 李林